也談“盡心、盡力、盡能、盡責”
發布時間:2013-6-19 6:25:38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7772 【字體:
大 中 小】
盡心
古人說“善其謀而后動成道也”,意思是說:一件事情要精心設計、運籌完備而后再付諸行動,這才是成功之道啊!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盡心”,即凡事開始之前,務必要仔細思考、籌謀。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盡心了,就沒有什么難事,才可以對借口說“不”!孫子兵法有一句名言:“水無常形,兵無常勢”,即使同一件事,也會因為所處時間的不同、所處環境的不同、所處對象等因素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面對困難的工作時,需要“謀定而動”,一件工作的做法是多樣的,采用什么樣的方法,用什么樣的人去做,通過什么途徑達到目的,都需要先用心去思考、仔細分析每一步的可能,這往往關系到結果的好壞,三思而后行,此之謂“盡心”。
只有盡心了,才可能在開始就糾正失誤,防控偏離方向,贏在起點;只有盡心了,才能掌控可能出現的變化,調整策略,從容應對,贏在過程;只有盡心了,對事情全面把控,才能以最快捷、最省時、最有效的方法去達到目的,贏在結果。
盡力
為寫《本草綱目》,李時珍耗時27年,“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踏遍千山、遍嘗百草,幾欲生死,歷盡千辛而不屈,這就是“盡力”最好的寫照。
“有了成功的心理,并且全力以赴地付諸行動,再大的目標也能實現”,這是《成功不難》里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對困難的事情,只有仔細籌劃后全力以赴,目標才可能會實現,才可以對借口說“不”!“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面對同樣一份工作,盡力而為與散漫拖懶,結果一定不盡相同,這就是所下功夫的不同而導致的結果不同,而功夫的深淺,全在盡力與否,所以“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此之謂“盡力”。
只有盡力了,才能精心籌劃,才能不遺漏、不缺位,贏在起點;只有盡力了,才能步步領先,才能十年磨成一劍,贏在過程;只有盡力了,才能成為行業的達人,與眾不同,取得比別人更輝煌的成效,贏在結果。
盡能
這里所說的“能”,指的是“能力”,它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能,與知識聯系密切,主要指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否認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必須承認“人非生而知之”,能力是可以通過社會實踐不斷形成和發展的。
一個人的能力越強,他對事物的發展所能起的影響就會越大。只有不斷淬煉自己的能力,達到或超過處理相應事務的水平,才能向借口說“不”!可以看出,“盡能”比“盡力”有著更高的要求,“盡力”只是憑著自身的水平不遺余力地工作,它是靜態的;“盡能”則需要我們自我加壓、不斷提高自己來提高對事件的處理水平,它是動態的。我們做一件事情“力有不逮”時,就需要通過不同的途徑來提升自我,以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此之謂“盡能”。
只有盡能了,你才會具備高一籌的思維定位,贏在起點;只有盡能了,你才有高明的手段將遇到的困難迎刃而解,贏在過程;只有盡能了,你才有超群的技巧完成常人不能完成的任務,贏在結果。
盡責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諸葛亮用生命對“盡責”二字飄揚千古的注解,令人蕩氣回腸。“責”,這里可以理解成職責、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它由一個人的素養、追求、信義和態度促成。
桂紹海在《責任重于泰山》一書這樣說:“沒有做不好的事,只有不負責的人”,所以做事只有責有攸歸,才能向借口說“不”!為什么“盡責”是根本呢?這里可以借用列夫﹒托爾斯泰說的“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來說明。以全國人不到73歲的平均壽命來看,我們的工作生涯幾乎超過了生命的一半,在這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我們不可能時刻都對工作都充滿熱情,這就需要“責任”來約束放松的心理和疏懶的行為。總之,只有具備強烈的責任感,才能時時警醒、事事用心,幾十年如一日地履行自己的職能,此之謂“盡責”。
只有盡責了,你才會對每一件事時都“盡心”,贏在起點;只有盡責了,你才會在做每一件事時都“盡力”,贏在過程;只有盡責了,你才會在做每一件事時都“盡能”,贏在結果。
所以,要想真正改變自己的工作作風,在遇到困難時一定不要尋找借口逃脫,而是要從“盡心、盡力、盡能、盡責”幾方面去反思自己在哪方面還有所欠缺,然后有針對性地彌補和完善。只有這樣,才可能最終很好地完成工作,在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實現自我的提升。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大唐貴州發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