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8-4 9:18:20 作者:陶鴻江 瀏覽量:3539 【字體:
大 中 小】
舂碓 [chōng duì]是在沒有碾米機的年代里,鄉民們用來舂谷或舂粉的工具。它由一個石頭掏空的石臼,和一個木制的舂駕組成,木架就像一個笨拙的展開雙翼的鴨子,兩個翅膀固定在兩塊石頭榫卯里,而它啄米的頭,倒像一個驢頭,套上金屬的嘴,然后由一個人或兩個人用腳踩踏它的尾巴,運用杠桿原理,就這么踩它的尾巴——它的碓頭揚起來,放開它的尾巴——它的碓頭落下。
舂,意思是把東西放在石臼里搗,使破碎或去皮殼。
碓,由碓伏、碓頭(又叫碓嘴)、碓馬(也叫碓?。?、石臼組成。碓伏是用“人”字形木料制成,伏在地上支撐著碓馬,后半段兩邊各有豎起的“木耳朵”,木耳朵上端有凹槽,碓馬上的小橫梁就放在木耳朵上,供舂碓時碓馬上下翻動。碓頭是由一根小膀子粗細、半米長度的硬實木棍做成,頂頭套著生鐵鑄的“碓牙”。碓馬是用一段長約2米、成人腿粗的樹段制成,與地面平行。頂端裝上“碓牙”,末端制作成叉魚尾狀,可供一人或二人踩踏。與碓相配套的是石臼,這是一種用石頭打制的里外都帶花紋的罐狀器皿,口大底小,埋在地下,上口與地面相平。碓如安裝在房子里,必須從房梁上垂下兩條粗繩,粗繩中間系一塊木扶手,供舂碓人站在碓馬上踩踏時扶手,起平衡作用。碓如安裝在室外,必須在碓伏的兩側各安裝一根木樁,上面放一根橫木,供舂碓人扶手。
我小的時候,莊上只有一戶人家安了碓,每到臘月忙年時,莊上人都要到作坊去排隊等候,我也扛著小板凳隨父母一起去排隊。有時要等到天明雞叫時分。那時,“撲篤”“撲篤”的舂碓聲和著鄉鄰們談天說地的歡笑聲,讓小作坊頓時成了歡樂的海洋。等到了我家時,我總要爬到碓馬上蹬幾腳,小腿沒力氣,就應著爸爸舂碓的節奏做做樣子,有時腿抬慢了,會被碓馬尾部的“魚尾”觸一下,腿如果蹬快了,則會踏空,不小心還要從碓伏上滑下來。
我記得舂碓都是爸爸和姐姐們軟流踩踏,無數次機械地重復著腳踏的動作,好單調??!大冬天,他們穿著單薄的衣服還滿臉流汗,非常辛苦。媽媽的活也不輕松,她總是蹲著或跪著往石臼里添米或用勺子、筷子不停地在石臼里攪撥米粉,有時還用小竹帚使勁地刷刷周邊,防止米粉粘在石臼上。一天碓舂下來,爸爸兩條腿都是用手搬上床,媽媽腰累得都直不起來了。
因為要舂米又要舂粉,只有一戶人家有碓,真是太急人了。爸爸就想辦法自己做碓。他選中了屋后一棵又大又直的榆樹,鋸下來又經過砍、刨、鑿、修等多道程序后,就在小屋里安裝了,后又搬到室外的空地上。從此,我家也熱鬧起來了。直到有了機器碾米打粉,碓才停止了勞作。
后來家中砌房,中柱短一截,碓馬被爸爸用去接中柱了。石臼卻一直留在了地里,直到2019年老宅翻新時我才將它從泥土里“請”出來,清洗后放在家中的院子里,當“古董”收藏起來。莊上歲數大的人只要看到這個石臼,就像看到寶貝一樣,說起當年舂碓的故事如數家珍,滿臉興奮。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