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5-19 8:31:25 作者:李曉明 來源:揚州晚報 瀏覽量:1819 【字體:
大 中 小】
短暫的春茶收獲結束后,許多茶農只能將茶樹“剃頭”,靜待來年。春茶過后,如何最大程度地開發利用,實現效益最大化,成為擺在綠楊春面前的一個課題。制茶人秦帖慧用揚州的綠楊春成功制作成白茶,解決了這一難題。
立夏之后,記者在儀征棗林灣青馬車寨附近一處丘陵上看到,一大片茶樹長勢正旺,茶農趙大伯揮舞著大剪刀給茶樹“剃頭”。
趙大伯介紹,今年,他家茶園是從3月23日開采,到5月1日結束,前后共39天。“現在沒有人來收茶青了,采摘下來沒人要,所以只能剪掉當肥料,等明天開春再采摘。”看著滿園鮮嫩肥壯的枝芽,趙大伯心中十分痛惜,但是沒有辦法。
明前茶貴如金。難道,過了清明、谷雨后,茶樹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嗎?
在茶界,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如果能將揚州的綠楊春制作成白茶,不僅能解決綠茶保質期過短(兩年保質期)的問題,還能將立夏后的茶葉變廢為寶。”在揚州從事茶葉經營17年、自稱“揚州茶娘”的秦帖慧,從今年春茶剛上市時起,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茶葉被分成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等。相較綠茶,白茶雖然只有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看似簡單,但實質不易。綠茶一般都是當天采摘當天制茶,而白茶的萎凋工序就需要48-60小時,而且對技術及經驗要求極高。
為了能成功制作白茶,秦帖慧查找了書籍資料,請教了之前在“中茶所”學習的老師和盛產白茶的福建的同學。經過數十次試驗,首批20多斤的揚州白茶終于制成了。
昨天,秦帖慧泡了一壺白茶,茶湯淡雅,入口微甜。“再過20多天,口感可能會更好。”秦帖慧說,白茶沒有保質期,存放時間越長,白茶的口感會越豐富。
早在幾年前,揚州制茶人就成功地研發出揚州紅茶。日前,相關組織還制訂了揚州紅茶的團體標準。
從綠茶到紅茶,再到白茶,相信在制茶人的努力創新下,揚州人會品嘗到多滋多彩的“綠楊春”。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