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1 5:51:47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7785 【字體:
大 中 小】
1940年10月,日軍占領沿江,沿運河線重要縣城和集鎮。國民黨軍借機兵分幾路人馬,妄想形成對蘇北新四軍、八路軍部隊合圍之勢,八十九軍軍部率三十三師九十七、九十八旅總部特務營及江蘇省第二、三、六、七保安旅駐防曹甸及附近地區。新四軍華中總指揮部根據中央指示部署,于11月29日分三路向蘇魯戰區副司令長官韓德勤部隊發起進攻,其中,八路軍第一支隊一由益林出發,攻克蔣營后直插曹甸,二經益林,車橋以西徑向曹甸,新四軍第五支隊協同攻克曹甸、安豐等地。在新四軍八路軍相繼掃清了外圍據點后,即完成對平橋、曹甸據點的包圍。
皖南事變發生的三個月前,陳毅按照延安的命令,率領新四軍江南縱隊渡江北上,挺進蘇北地區,同駐守于此的國民黨韓德勤部發生正面沖突。1940年10月初,陳毅和粟裕率軍攻占了黃橋和姜堰,并擊退了數萬兵力的包圍,國民黨第八十九軍軍長李守維溺死在八尺溝。國民黨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一共陣亡了10個師級以上的高級軍官,分別是兩個集團司令和八個軍長。此役就打死了國民黨的一個中將軍長和一個中將旅長。黃橋被新四軍占領,不過很快便被國民黨軍隊奪回。 1940年 10月19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長何應欽、白崇禧致電朱德和彭德懷,發出最后通牒,限期一個月,要求八路軍、新四軍開赴黃河以北。同時,何白二人密令湯恩伯、李品仙以及顧祝同準備向新四軍進攻——這是對之前新四軍在黃橋的軍事打擊進行報復。
蔣介石的目標很明確,把八路軍和新四軍驅趕到黃河以北的冀察(河北和察哈爾)兩省,限制共產黨的軍事擴張即可。采取軍事手段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并非他此時想達到的目的。
1940年11月下旬,經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建議,毛澤東批準,華中指揮部實施對蘇北曹甸的戰斗,力圖一鼓作氣解決韓德勤在在蘇北的力量。11月29日,曹甸戰役打響。
葉挺擔心曹甸一戰會給新四軍總部帶來不利影響,當天就請示中央:“蘇北動作能否延至我安全北渡之后?” 毛澤東復電說:“蘇北動作無關大局。顧祝同(新四軍直接領導)可能會叫幾下,你們敷衍一二。北渡是讓他們一步,以大局觀,蔣、顧不會為難你們。現在開始分批北移,十二月底移完不算太遲。”
三天后,國民黨軍令部作出激烈反應,要求湯恩伯部迅速東進增援曹甸。何應欽則進一步批示:“可令湯恩伯東進,但仍恐緩不濟急。故對在江南之新四軍不準由鎮江北渡,只準由江南原地北渡。或另予規定路線,以免該部直接參加對韓德勤部之攻擊。若江北共軍竟敢攻擊興化,則第三戰區應將江南新四軍立予解決。”
12月9日,蔣介石發電:“限令黃河以南八路軍新四軍,至1940年12月31日前必須開到黃河以北地區;長江以南新四軍限于1940年12月31日前開到長江以北地區,并于1941年1月31日前撤到黃河以北地區。”
12月10日,曹甸戰役炮火連天,蔣介石給顧祝同發出特急電報:
(一)察蘇北匪偽不斷進攻韓德勤部,為使該軍江南部隊(新四軍)不致直接參加對韓部之攻擊,應不準其由鎮江北渡,只準由原地北渡,或由該長官另行規定路線。
(二)該戰區對江南匪部,應照前定計劃,妥為部署。如發現江北匪偽竟敢進攻興化,或至期限該軍仍不遵令北渡,應立即將其解決,勿再寬容!
12月16日,曹甸戰役因八路軍、新四軍無法取勝而草草收場。
受此鼓舞,國民黨軍方領導人想在軍事上徹底解決中共威脅的愿望愈發強烈。何應欽直接上書蔣介石,要求第三戰區應準備“立即將江南新四軍予以解決”。胡宗南干脆擬定了進攻中共“首都”延安的作戰計劃,并密電蔣介石,要求蔣乘正面敵情“甚和緩”之機,“調整戰略配置”,增調部隊到陜甘,以“應付非常事變”。白崇禧揚言:“此次對于軍事已有把握,不至再敗”,并力主由第三戰區和皖北桂系軍對皖南新四軍實施南北夾擊。
1940年12月13日,新四軍第一、二縱隊及八路軍五縱隊第一支隊向曹甸發起總攻。15日,我軍陸續突破其前沿陣地及東、南、北三道圩子。在獲悉駐泰州魯蘇皖地區游擊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李長江投降日軍之消息后,副總指揮陳毅決定,于12月20日暫撤曹甸之圍,回師南下,消滅李長江部,以解后顧之憂,是役韓德勤部被殲滅8000余人,新四軍、八路軍亦傷亡2000人。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
www.uvd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