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歷(農歷)年,俗稱“過年”。 這是中國民間歷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漢族和滿、蒙古,瑤、壯 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漢族過春節,時間較長,一般從農歷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在江蘇寶應也是如此。寶應人把過春節叫做“過年”。春節前家家要打掃衛生,人人要理發沐浴。寶應人過春節,是從“三十晚上”開始的。“三十晚上”這天,家家戶戶要貼上春聯,還要把過年五天吃的菜全部燒好(按照傳統習俗,過年五天中是不能動刀的)。晚上全家人共飲守歲灑,這頓灑席是最豐盛的。開席之前要燃放鞭炮。
大年初一清晨,孩子們未起床,先摸枕頭下的“壓歲錢”,www.uvdg.com.cn吃云片糕(“糕”與“高”諧音,寓意“步步升高”)。早上起床后,穿上新衣服,點燭焚香,燃簇鞭炮,敬天地。第一頓飯總是吃湯園,祝賀全家諸事圓滿。然后出門,逛街,走親訪友,相互拜年,說一些祝福的話。大年初二,寶應地區有“帶女兒”的習俗,即把出嫁的女兒一家人帶回家吃飯、團聚。 初五,接財神,又稱“小年”,零時一到,家家戶戶爭相燃放鞭炮,迎接“財神爺”進門。過年的幾天,寶應城鄉街頭上十分熱鬧,有舞獅子、舞龍的,也有踩高蹺、打腰鼓、玩蕩湖船的,鑼鼓響處,人山人海。近年來,春節晚上放焰火的人家又多起來了。
春節大約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原為農歷的元旦,即人們通常說的過年。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有關年的傳說也很多。古代的春節 叫“元日”、“新年”、“正旦”、“歲首”、“三元”、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于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www.uvdg.com.cn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據考證,春節成為正式冠名就是在辛亥革命以后。1911年10月武昌起義,12月31日革命黨人的湖北軍政府在發布的《內務部關于中華民國改用陽歷的通諭》中,明確的將(農歷的)年節稱為“春節”。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正式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進一步明確了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春節”之名正式列入中國節日法典,真正被廣為流行至今。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等則流傳了下來。
信息整理:www.uvdg.com.cn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